龙里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我的扶贫故事做家乡的一根蜡烛龙里
TUhjnbcbe - 2023/8/13 22:06:00
杭州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28659.html

我叫袁水英,今年26岁,中共*员,来自龙里县谷脚镇大谷冰村。  
  大谷冰村有村民余户,村民都是苗族,绝大多数听不懂汉话。从前,大谷冰是省级深度贫困村,交通条件差、村庄环境差,村民很少外出,几乎与世隔绝,村里仅有一所小学,学校来了很多老师,可是最后因为学校的住宿条件和生活条件都选择离开,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水平落后,四十年来,大谷冰考上大学的仅有5人。幸运的是,我就是从大谷冰走出去的五个苗族大学生之一。

年7月,我从黔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一心想着到外面世界走走看看的我,在朋友的介绍下,在广东谋了一个私立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我说着一口蹩脚的普通话,再加上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与同事看上去总是不一样。我皮肤黝黑、个子不高,在人群中不起眼,我因此时常感到自卑,想寻找到自己的价值。
  不工作的时候,和同事相约出去游玩,高速发展的广州经济,每一次都让我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我想到了家乡的“阿嬷阿公”,他们有的一辈子都没见过汽车;我想到了家乡的“阿弟阿妹”,他们没见过冰糖葫芦没见过电视机;我想到了在家放牛犁田的“阿叔阿婶”,他们没见过现代化农业机具……想到他们,我迫切想要回到家乡。我辞掉广州的工作,回到生我养我的大谷冰村,想在这里让自己的人生发光。  
  年,龙里县脱贫攻坚战正酣,作为省级一类贫困村的大谷冰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全村老老少少志愿投工投劳开展“三改”,我注意到村里的孩子围着砂石和砖堆肆意玩耍,浑身都是灰尘,顿感心酸。

村里很多青壮年在外务工,小孩基本都交由老人抚养,但村里没有幼儿园,大谷冰村孩子基本都是属于“放养”状态。开办一家幼儿园,为这些孩子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通过基础教学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启蒙认知,这才是大谷冰村孩子目前最需要的,而这正是我回馈家乡的机会。

意识到这些,我找到县教育局驻大谷冰脱贫攻坚工作队的老同志方礼祥,提出了开办学前班的请求,在他的帮助下,我的申请书递交给了县教育局。过了一段时间,我收到县教育局对于同意开设大谷冰幼儿学前班的批复,由我担任代课教师。

村民得知村里有了学前班,纷纷把孩子送来上学。我第一批招收29个幼儿,考虑到孩子们年龄相差较大,我将孩子们按年龄分为两个队,这两个队背对而坐。我的教室两端各有一个讲台和一块黑板,每堂课用汉语和苗语双向教学,根据年龄需要讲述不同的课程内容。两个年级的课程在同一个课堂上交替进行,一堂课下来,我口干舌燥,腿脚因长时间站立而胀痛。但每当看见29个孩子端端正正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午间吃上学校免费提供的热气腾腾的营养餐,我打心眼里高兴。
  如今,大谷冰村不仅有了幼儿园,大谷冰村小学也重新装修,孩子们踩在安全防滑的塑胶操场上,接受现代化的多功能媒体设备教学,学校的老师资质高、学历高,他们和我一样热爱着大谷冰村。  
  我的家庭比较困难,父亲体弱多病,我有一个弟弟在黔南医专读书,有一个三岁的小妹妹,自己还有一个一岁的女儿,全家6口人主要靠我和丈夫养活。很多人都说我傻,说我放弃外面的高薪工作,留在穷乡僻壤的大谷冰村,但是对于我而言,作为一名*员,我甘愿做家乡的一根“蜡烛”照亮大谷冰村学子的求学路。

如今,我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领孩子们一起跳舞,为他们建立乐观向上的生活心态。我时常告诉他们,大谷冰山的外面是辽阔的世界,他们要好好读书,争取都走出大山,把外面的好东西带回家乡,建设家乡。  
  我的故事未完待续,我期待创造大谷冰村更多的奇迹。

整理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袁鹏

编辑杨韬

编审 田旻佳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扶贫故事做家乡的一根蜡烛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