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面对十年禁渔令,他带领渔民想向执法人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的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化屋村的杨清鑫现在已经安心做起“巡河员”的工作了。

这个在乌江边长大的“捕鱼大户”曾固执地认为“不打鱼还能干什么”。面对长江十年“禁渔令”,他带领愤怒的渔民在六冲河(乌江最大的支流)边集结,向前来执法的人员要个说法。

矛盾最终还是化解了。这得益于贵州省针对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出的“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机制。这个机制激活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居民自治功能,杨清鑫和渔民们的问题能得以解决正源于此。

清除所有污染水源和各种隐患后的化屋村乌江两岸

打通神经末梢催动村落转型

化屋村原名“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六冲河与悬崖相依,组成风景如画的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村人依山傍水而居。

化屋村属于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从新仁乡出发到化屋村要穿越十几公里山路,绕过二十多道弯。过去,这个悬崖下的村落因自然条件闭塞而深陷贫困,只能“靠水吃水”,以捕鱼为生。

自去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施为期十年的“禁渔令”。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乌江亦在“禁渔令”*策范围内,以捕鱼为重要经济来源的化屋村村民,被禁止下江捕鱼。

这对杨清鑫和其他渔民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这是要断了我们的生路!”随着杨清鑫的一声吆喝,化屋村大量渔民涌向河边,与前来执法的人员起了冲突。

一边是生态,一边是生计,执法人员面对渔民有点“下不去手”。化屋村联户长杨国辅接到消息后,火速赶到河边处置这起突发事件。问清楚杨清鑫等人的诉求后,杨国辅耐心地向他们解释:“‘禁渔令’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大决策。得看长远,要给子孙后代积福。”

事件平息后,杨国辅和化屋村其他21个联户长走家串户宣传“禁渔令”,为渔民退捕上岸后的生计出谋划策。在联户长的推动下,化屋村开始转型,有的渔民当起了农家乐的小老板,有的渔民被聘为保洁员、河面打捞员。杨清鑫也从打鱼转向护水,变成“巡河员”,每月能领元。如今,化屋村近50户的网箱养鱼全面撤除,40多艘渔船全部上岸,这里变成了环境美、产业强、群众富的生态旅游村。

化屋村原来群众居住的房屋

化屋村现在群众的居住环境

化屋村的成功转型,让贵州省委*法委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人员对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机制更有信心了。

贵州省委*法委基层社会治理处副处长王家志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所谓“一中心”,是指综治中心,即建设县级、乡级、村级综治中心;“一张网”是指服务的网格化,将城镇社区、农村、部分企事业单位划分专属网格;“十联户”则是指按照“住户相邻、邻里守望”原则,将相对集中居住的村(居)民按照十户左右标准划分联防联治服务单元。

“我们充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因地制宜划小治理单元,把排查预防和服务治理机制向村居、向家庭延伸,努力将‘十联户’单元打造成采集信息、发现风险的第一感知触角,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的第一前哨阵地。”毕节市副市长、市委*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王治*说。

以前遇事不决现在群策群力

余下村是贵州省龙里县龙山镇9个自然村寨之一,有户人,*员11人。该村以*建工作向社会治理网格延伸,形成“*小组+网格长+联户长”的管理模式。其中蔡家院组51岁的文吉龙因能力出众,将网格长和联户长一肩挑。

“之前没有联户长,村民遇到问题要向村组织求助。而村组织人手有限,根本忙不过来,也无法经常到户了解需求,所以常常遇事不决。一些小摩擦不能及时化解,容易变成大问题。”文吉龙说。

而现在,蔡家院*小组将老干部、老*员、老教师、老*人及群众威望高的寨老吸收到社会治理队伍中,设置网格长和联户长,让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各项事务。

如今,文吉龙成为联户长已经一年多了。在他眼里,自治理模式创新以来,蔡家院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联户长帮忙收集、反映和处理村民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调解邻里矛盾,整个村子的氛围更和谐了。”

“遇到麻烦了,只要想到能和联户长商量,我们比以前放心多了。”在干净、明亮的蔡家院文化广场,村民蔡吉祥和记者谈起联户长们做的工作时赞不绝口。

前段时间下雨,村子入口的主干道积满了水,人过车过都不方便。文吉龙发现后立即带着几个村民,用脸盆和水桶把积水舀出来,同时向村组织反映了路面情况。现在,修整那条主干道已经被列入蔡家院组8月的工作计划。

尽管工作出色,文吉龙也有自己的“小困惑”——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服务能力?

幸好,贵州省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将网格员、联户长培训纳入基层平安建设队伍培训的重要内容,要求每名联户长一年至少培训一次以上。借这个机会,文吉龙多次参加了县、镇、村子里组织的联户长素质培训,“能更加专业、全面地履职了”。

“联户长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平时履行社情民意信息员、平安守护安全员、矛盾排查劝导员、*策法规宣传员、文明新风引导员、环境卫生监督员等职责,通过走街串户,第一时间感知风险、报告隐患、处理诉求、化解矛盾,畅通了社情民意表达渠道。”王家志说,这正是他们推出“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模式的初衷。

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架构图

发现苗头隐患及时防范化解

“大家相信我支持我,我也要努力为大家解决问题。”奋进社区45岁的联户长段相荣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展示前不久街道办事处给她颁发的“星级网格员”荣誉证书。

奋进社区成立于年1月,位于贵州省龙里县冠山街道,是该县唯一一个县级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目前搬迁入住户人,少数民族人数较多,文化程度偏低。“社区矛盾复杂多样,如何将纠纷化解在基层考验联户长的智慧。”奋进社区居委会主任程群说。

段相荣就有这样的智慧,不过这种智慧也是通过摸爬滚打、反复锤炼得来的。

由于熟悉社区情况,为人热心,段相荣从一开始就被选为联户长,负责三栋楼。这三栋楼里,有儿女外出打工的“空巢老人”,有没上过学找不到工作的无业游民……

各式各样的家庭、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当时的段相荣有点手忙脚乱。随着定期参加联户长素质培训,加上自己主动摸索方式方法,段相荣对联户长工作逐渐得心应手起来。主动上门走访、日常宣讲普法、参与禁*宣传、用法律知识化解纠纷……渐渐地,居民们越来越支持和信任段相荣,邻里纠纷也越来越少了。

71岁的周冶英老人独居在家。有一天,他颤颤巍巍地来到段相荣家,说要起诉儿子,理由是儿子常年在外工作不照顾老人。

“您先别急,这种情况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子女不赡养老人情况。就算有赡养纠纷,也不能只告儿子,女儿也会一同被追加为被告。”段相荣刚学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便现学现用安抚老人。

老人听罢,打消了起诉的想法。不过这件事情让段相荣意识到,“空巢老人”也需要照顾和陪伴。此后她便经常上门拜访那些老人,看看他们有没有生活上的需要,有时还会利用空闲时间把老人集中在社区广场,聊聊困难,群策群力解决问题,顺便普及一些法律知识。

龙里县委副书记、*法委书记汪永丽说,龙里县结合实际,坚持*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将志愿服务活动与联户单元职责有机融合,提升联户长履行十联职责和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下一步,将继续一体推进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和全县“一张网”管理、做实做细做好“十联户”,织牢基层社会治理网底。

进行矛盾纠纷调解

同样将“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推进社区的,还有贵阳市南明区西湖路街道办事处。

他们按照散居十户一联户、高楼小区按单元选取楼栋长的形式,配备了76名联户长(楼栋长),建成34个网格*小组。网格*小组联合社区民警、网格员、物业、热心群众构建联户服务团队,开展信息采集、疫情防控、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建立“上联网格下联群众”工作机制,确保联户长掌握*的*策方针、辖区房屋人员情况和辖区各类矛盾隐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所在居委会汇报、及时做好维稳工作。

据统计,贵州省目前已经规范化建设县级综治中心96个、乡级综治中心个、村级综治中心个,覆盖率分别达到97.96%、99.4%、99.71%;共划分个网格,配备网格员人。去年,贵州省联户长共开展入户重点走访排查次,发现报告“民转刑”苗头隐患条,帮助群众解决了大量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打通了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通过创新‘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机制,发挥‘*小组+网格员+十联户’铁三角作用,常态化开展大走访等,我们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西部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子,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了贵州的‘大平安’。”贵州省委*法委副书记罗桂荣表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