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好乡村振兴路,人才振兴是关键。
近年来,贵州在人才选优育强上下足“绣花功夫”,在各地涌现了一批“领头雁”“田秀才”“农创客”等乡村振兴有力的后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支撑。
任人唯贤“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才贡献一方发展。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龙里县着力打造一支*治素质好、懂农业爱农村、会经营能致富的村级后备力量,实现每个村(社区)常态储备3名以上后备力量。
如何在乡村振兴中让农民增收?“一要找到适宜的农业特色产业,二要有技术推广队伍传播技能。”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龙里县洗马镇羊昌村*总支书记李仁宏深有感悟。
11月22日,羊昌村“大干田”农特产品服务中心里传来机器轰响,在大米加工车间,李仁宏与合作社成员正在进行红米脱壳、包装。
这是羊昌村发展的新产业,亩红米,从种植、加工到销售一体化发展,合作社全程参与,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
洗马镇羊昌村*总支书记李仁宏在田间指导村民种植油菜。
为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山地高效农业发展路子,有着农村工作经验的李仁宏,年被选派到羊昌村时就坚定走“村社合一”的路子,发展多元化产业。
为确保合作社有能人办大事,李仁宏与村“两委”一面考察找产业,一面积极挖掘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意识强的“能人”“贤人”吸纳进合作社。
目前,羊昌村的2个合作社吸纳了社员人。在他们的带领下,通过引导群众发展产业、就近务工、合作社分红等方式有效带动羊昌村户农户,户均增收元以上。
在担任谷脚镇谷冰村*总支部书记之前,陈艳祥进过厂,跑过销售,发展的重要性他认得很清。
为实现户户有增收,陈艳祥利用自己外出打拼的资源找致富路子。从危房改造、乡村水泥路、庭院经济到冷水鱼养殖、茶叶种植、乡村旅游,他动员各方力量修建家乡,让谷冰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去年10月,谷冰村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陈艳祥担任合作社理事长,统抓特色产业发展规范化、长效化。年谷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约16.2万元。
同陈艳祥一样,在龙里县村级后备力量名里,已有23名优秀后备力量进入村“两委”班子当中。他们在当地摆脱贫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龙里县谷脚镇谷冰村*总支部书记陈艳祥带动村民发展冷水鱼养殖。
多措并举“育”
为破解人才瓶颈助力乡村振兴,桐梓县广泛集聚本土优秀青年服务乡村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双培养”工程,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扎得下根、做得成事的新时代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此次培训收获不少,我要将培训学到的内容用到实践中,加强农村*员的教育培养,推动广大*员干部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当先锋、作表率、发挥模范作用。”11月23日,刚参加了全省年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的李毅信心满满地说。
今年36岁的李毅,是桐梓县芭蕉镇光荣村*支部书记,也是桐梓县择优选拔的名重点培养的市级领*人才之一。
年回乡发展的他,创业、当文书,走村串户、走访调研,跟着村干部,边干边学,样样都经历过。
在他的带动下,光荣村建立的“三金”(租金、股金、薪金)模式产业,直接带动余户农户就业,户均增收元。
目前,桐梓县已打造领*人才培育基地11个,开展领*人才培训余人次。
人才兴,事业方兴;人才强,乡村方强。
为激活村级发展活力,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今年,桐梓县举办了全县乡村振兴骨干后备力量培训班,对首批68名毕业于该县中职校学历以上的学生进行培训。
“通过对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课程培训学习,让我的知识面得到扩宽,可以更好的为群众服务。”参加了桐梓县乡村振兴后备力量培训班的学员肖婷说。
在推进乡村振兴后备力量队伍建设中,桐梓县依托县委*校,对自愿返乡到村级组织服务的进行集中培训。并坚持技能培训提能力,在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针对在校就读的学生有计划地开设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经营管理、公共服务等农业农村发展相关课程,突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
“我们培养储备的村级后备干部,不光只是培养培训,更重要的是留得下来,关键时候还能派得上场的专业化知识化人才。”桐梓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亚利说。
不拘一格“用”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可以靠山吃山。”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茶岭村*支部书记林显才说,近年来,茶岭村在抓好茶叶、蔬菜等绿色种植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农家旅游,让村民的收入多元化。
茶岭村11个自然组,组组有产业,产业有带头人,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年,初到茶岭村,林显才就马不停蹄地对当地产业、人居环境、群众诉求进行梳理、总结。
旧州镇茶岭村*支部书记林显才带动当地村民发展绿色种植业。
茶岭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走规模化发展农产品的路子。在林显才的带动下,村里成立了“村社合一”合作社,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组建了一支由村内具有农业生产经验技术的*员、村干部、退伍*人和村民组成的9人“领航员”队伍,配合村委做好入户动员、流转土地、技术服务等工作。
此外,林显才还到云南、福建等地引进13家有经验、有市场、有门路的种植大户到茶岭村发展短平快的精品蔬菜种植,有效解决了产销难题。
在村里的集中统一管理下,茶岭村的精品蔬菜规模上来了,品质提升了,还走向了上海、广东、湖南等市场,人均收入近元。
田间地头是乡村干部的“练兵场”。
近年来,西秀区围绕强班子、聚合力、促发展的目标,将乡村打造成为“孵化”人才的基地,深入推进村书记、主任、合作社负责人“一肩挑”,鼓励更多有能力的干部投身于农村广阔天地。
过去,蔡官镇对长沙村产业薄弱,种出来的农产品找不到销路,百姓起早贪黑忙活一年也没什么收入。
有过创业经验的杨锦在回到对长沙村后,开始摸索高效农业和市场精准对接,主动扛起了对长沙村村主任、合作社负责人“一肩挑”的重担。
在杨锦和驻村干部的带动下,对长沙村组建了村社一体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大葱、西红柿、山药产业,种植*瓜、茄子嫁接苗,人均达到余元,吸引了不少青壮年纷纷回乡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骏娇
编辑孙蕙
编审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