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的
我们甲秀APP
真的是有用有趣又有爱
每天都有大量秀友在APP里
分享各种见闻,生活趣事
每天看看,真的能涨知识
今日,秀友莫名研究所在甲秀APP上分享了这篇帖子《终于知道“乌当”这名字是怎么来的了,顺便说其他区名字来源,贵阳人都来了解下》看完真的涨知识了所以甲秀君也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
原帖全文在此,一起来看看
▼
这两天看到秀友们讨论乌当区的发展,让我又想起一个让我迷惑了很久的问题:乌当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一直都比较好奇,且感觉用汉语难以解释,应该是少数民族语言音译过来的才对。以前查过《乌当地名志》,对“乌当”有四种说法,都很牵强,甚至扯淡!
一说,是由元代设立的机构名字“武当”转变而来,据记载,元代顺元路*民安抚司设有武当(今乌当)长官司机构。不过,这个说法的疑问是元代为什么要对此处起名“武当”?据说,"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莫非元代统治者觉得乌当所在宛若“仙境”?
第二种说法是说,原乌当坝子多雾,称为“雾荡”,乌当就是由“雾荡”转变来的。不过,贵州大部分地区雾都比较多,所以,只说乌当是因为“雾荡”而来,此说不具有说服力!第三种说法是说旧时乌当村有一污水塘,称为“污荡”,乌当由“污荡”转变来的。这种说法显然是不怀好意的人提出的,乌当风景秀美,加之古人起名向来追求实际含义或美名,不可能因为污水而起名,故而,这个说法不值一驳!最后一种说法是说乌当村原有“裤裆井”,乌当由“裤裆”转变而来。古时贵州确有很多地方以“裤裆”起名,但要说裤裆和乌当的发音还是有较为明显的区别的,所以,这个说法好像也不太成立。
今天再次查询,发现一种新说法,我认为是正确的:因境内乌当坝子得名;在黔东苗语中“乌”为水,“当”为下方、下面,乌当指下方有水塘的地方,由地形状况形成地名。而且这种说法目前比较普遍,在很多关于贵州地名介绍的文章中,乌当的来源都逐渐采用了苗语一说。
在此,我尚有一疑问:按上面的说法,这是来自黔东苗语,我又查了一下,黔东苗语一般指贵州铜仁的松桃苗族自治县,同湘西苗语,也叫苗语的东部方言。苗族语言的不同方言区别很大的,那么,贵阳有什么关系?这一说法靠谱不?
翻到《贵州*协报》曾经发过一篇文章,终于解了我的疑惑:
《“乌当”地名的由来》韩进
贵阳市乌当区“乌当”地名来源,史志上说源于元朝之“武当”。不少文章解析
说:“乌当”,即民间所说的“雾挡”,因该地系盆地,多雾挡路,故名,音转读作乌当;又说该地积水,有一污凼,田坝常被淹,故名“乌凼”,音转读作乌当。
我认为以上三种说法均未阐明“乌当”地名的来历。“武当”说显系抄于元史,而元史并未说明“武当”地名的来历。“雾挡”说更是牵强附会。“雾挡”是指事物的现象,并未指明该具体事物,以现象取名,较为罕见。比如“长江”,以形容词“长”修饰具体事物“江”才准确。“水淹坝”有“水淹”现象,落实到事物“坝”上,才是合适的地名。梅兰不是地名,“梅兰山”才是地名。至于说因有污凼,音转为“乌当”,则更不可采信。
乌当坝内,尤其是麦壤、赵家庄前面的上千亩田坝,历史上常被水淹,形成大湖,数天水才消退,或有的时期不消退。明代修的汇川桥就曾被水冲毁两次,于年和年重修。原因就是这里是三水汇流之地。由长顺县广顺镇东北发源而来的南明河为最大水源,其次为从龙洞堡方向流下的鱼梁河(原名龙洞河)。还有从龙里县猫场镇和谷龙乡发源流下来的鱼洞河。从前这里没有在南明河上修大塘河水电站,没有大坝调节洪峰,所以一遇连续大雨,三水便汇集上涨,又因为来仙阁后的峡谷河道狭窄,消导不及,有时大水竟上涨至麦壤寨脚,来仙阁也岌岌可危。据麦壤村民罗忠芬说,近几十年中她就见过这样的两次大水,田坝中用船救屋顶上被困的人。
如果根据这一自然现象,去探索乌当地名来历,也许有些道理。
那么,“乌当”这一名称究竟是什么民族什么人取名的呢?“乌当”又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是这里的苗族取的名。宋元时期,乌当坝及周边主要居住着苗族、布依族,汉族是明初实行*屯和民屯制度时从江南到这里居住的。乌当头堡汉族自述来历,早已证明了这一点。现在乌当坝内的地久、龙井、麦壤及坝区周边的石头寨、大桥等村寨,仍然居住得有苗族。苗族称水塘为“乌当”,苗语里“乌”为水之意,“当”为低下、塘之意,因此“乌当”就是水塘。我省民族文化学者石开忠教授在专著里论证,贵阳周边苗族语言与黔东地区苗族语言同属黔东方言区,因此语言、词汇的意思都是相通的。修文县“乌栗”这个地名就是水田的意思。松桃县“乌罗”这个地名就是水洞的意思。据我考察,在台江、剑河、榕江这些县份,凡以“乌”字开头的地名,都在溪河附近,与水有关联。
鉴于以上因素,可以这样认定:“乌当”就是水塘,是古代苗族取的名。这种情况在乌当坝内还有,比如“地久”,在苗语里是荞麦地之意。地久现在也还居住着苗族,荞麦是苗族种植的重要粮食作物。至于现在他们还种不种荞麦、种多种少,不能改变苗语“地久”就是荞麦地的事实,并且可以映衬“乌当”是苗族先民命名的史实。
各民族对许多一般事物的认识基本是相通的,比如苗族命名的“乌当”(水塘)这个地方,名字最符合该地的显著特征,而在这最靠近水塘的小山边,就有一个汉族的村寨取名水塘寨。
看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受教对于乌当区地名的来源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扫码进入甲秀APP与众多秀友一起来讨论交流一下此外,秀友莫名研究所也分享了其他区名字来源也一起来了解下
▼
观山湖区:01年1月由乌当区析置,以境内观山湖(观山水库)得名,因湖畔关山(官山)得名,据说与明代的*屯文化有关;另说因观山湖公园得名南明区:年8月设南明区,因南明河贯穿全区,蜿蜒流过得名,据《贵州百科全书》因境内有南明河得名云岩区:年由贵阳市第一区改现名,以云岩生产大队为名,另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因区境云岩洞(麒麟洞)得名,麒麟洞上方有一大片岩石,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因名花溪区:以花溪镇为名;古名花仡佬,年取谐音花阁老设镇,年更名花溪;源于布依族语言,ta意为河,kgou意为蜿蜒曲折,音译为花仡佬,意为蜿蜒曲折的河流。关于改名有一传说:当时接见蒋介石,觉得此名不雅,有人建言:“保留花仡佬的花字,突出溪流清澈的溪,可更名为花溪。”从此,花仡佬更名为花溪。白云区:年由乌当区析置,以境内白云寺命名清镇市:洪武二十三年()置威清卫,崇祯三年()设镇西卫,清康熙二十六年()始设县,据《贵州百科全书》:取威清卫、镇西卫各一字命名,年设市开阳县:年开州改设开县,次年因重名更名紫江县,年改现名,以“倾慕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学识渊博,夙愿人才辈出昌盛地方”得名,取开阳明之学命名;另据《开阳县志》:开阳之名源*庆十五年()所建开阳书院,时人解释为开阳者,益欲开阳明之学也息烽县:年移贵筑县于息烽城并更名息烽;另说因安位(彝族)献地投降后,当地战乱已无,烽火平息,故名;据《中国地名辞源》:取“停息烽火,偃武修文”之意,另说取息武乐业,烽烟永靖之意命名修文县:清康熙二十六年()设县,以修文千户所得名,因纪念王阳明谪居贵州传播文化得名;另说取自《尚书·武成》的偃武修文,隐含为安位投降,结束动乱。大家看完,觉得秀友莫名研究所说的都对吗有没有涨知识呀一起来聊聊你的看法吧
编辑:甲秀君
商务合作:
实用信息推荐
1、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