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治疗方法 http://pf.39.net/xwdt/240611/m3pjgm6.html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筑张发扬袁绍阳邱其武“好花红,好花红,好花生在刺梨蓬;好花生在刺梨树,朵朵向阳朵朵红。”流传在黔南州民间的经典民歌《好花红》,唱出了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沐浴初冬暖阳,行走黔南大地,乡村沃野充满活力,“生态之州、幸福黔南”奏响幸福乐章。都匀市墨冲镇粤港澳大湾区良亩精品蔬菜种植基地,一排排茄子饱满光滑,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装箱、发车;三都自治县高硐村广场上,群众身着盛装,欢聚一堂跳起芦笙舞蹈共庆丰收;…………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黔南州抓紧抓实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个底线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抓好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擦亮生态底色,做足“三农”文章,努力建设更高水平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省政协副主席、黔南州委书记唐德智表示,要始终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压舱石”,推动农业更加高质高效、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农民更加富裕富足,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作出黔南贡献。产业里的幸福:做足特色文章,农业增效动能强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黔南州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实现农业强、产业兴。特色产业红红火火——在罗甸县沫阳村,由贵州罗甸兆丰农业科技推广有限公司打造的亩标准化火龙果园目前已经进入盛产期,果农们正忙着采摘新鲜果子供应市场需求。“以前自家种植销路不稳定,后来把4亩土地流转给兆丰公司,我的收入更有保障了。”村民黄元梅现在光靠务工每月就能收入元左右,“除此之外每年还有分红。”罗甸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年平均气温19.6℃,年日照时长约小时,无霜期长达天。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加上优质的土壤质地,罗甸成为贵州亚热带水果主产区,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果王国”,特色农产品扬名省内外。罗甸脐橙、火龙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荣膺“中国火龙果之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称号。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23万亩,投产面积16.5万亩,预计产量19万吨、产值14.2亿元,覆盖9个乡镇3.52万户14.78万人。其中火龙果种植面积3.54万亩,投产面积3万亩,预计产量3.9万吨、产值3.12亿元。“40斤,按2元一斤,这一袋是80元。”在贵定县大有金桐(贵州)实业有限公司收购现场,工人验果、称秤、现金付款等操作一气呵成,让农户实打实地看到了种植山桐子带来的好处。作为贵州省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战略的产业,贵定县抓住我省将山桐子产业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特色优势产业的机遇,围绕40万亩山桐子产业全产业链谋划发展。目前,全县已经完成种植山桐子8.12万亩,种植农户户,涉及村民组个,全县脱贫户户中有户参与种植。进入盛产期后,鲜果总产值可达6.5亿元,户均增收近元。优势产业乘势而起——走进贵定县山王果5G智慧工厂,车间内各类数据采集、上传设备一应俱全。“刺梨果采摘后24小时内不加工就会变黑。为保证产品质量,我们要求在8小时内由果变成汁。”山王果集团总经理李剑介绍,年8月,山王果5G智慧化工厂投入使用,通过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对生产、品控、物流、仓储等10多项生产重要环节进行管理,不但提高产品质量,效率也大幅提升。今年,山王果集团实现了第一次收刺梨鲜果破1万吨、第一位百万元果农诞生和第一次收购来自全省70个县优质刺梨鲜果的“三个一”突破。因为刺梨,龙里县茶香村从16年前人均年收入不到元的省级二类贫困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刺梨专业村。年,该村通过刺梨产业人均年收入达到1.4万余元。目前,全州刺梨种植面积达61.72万亩,年综合产值30亿元,覆盖农户9.1万户29.64万人。品牌影响日益增强——年,“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张子全说,这是贵州手工茶人的荣耀,更多的乡亲因为广泛参与到手工采茶、炒茶的工序正变得荷包渐鼓。目前,都匀市多举措提升“都匀毛尖”品牌影响力,带动农户户均增收元以上。随着黔南州全力推动农业产业稳中提质增效,都匀毛尖、罗甸火龙果、惠水香米等11个优势单品产量产值排全省前列,都匀毛尖位列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茶叶)品牌声誉百强榜单第4位。今年上半年,黔南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7亿元,同比增长3.7%,排全省第二。乡村里的幸福:劲吹文明之风,富学乐美气象新白墙青瓦小村寨,家教家风迎面来。置身于龙里县湾滩河镇翠微村,自强不息的梁氏家风、孝悌为先的王氏家风、团结合作的罗氏家风、尊礼守法度的陈氏家风、读书为重的杨氏家风,让人如沐春风。美丽不仅体现在白墙黑字上的文明新风,翠微村村民知行合一的行事作风更让湾滩河镇党委书记犹翌记忆深刻。年,在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点建设过程中涉及祖坟迁移的问题。“80年以上的祖坟很多,我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然而现实却让犹翌无比意外,“通过上门走访、开群众大会和寨老劝说,村民两天时间迁坟座,60余亩地被腾了出来。”以美为引,乡风醉人。黔南州结合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在各县(市)、村(社区)着力打造一批乡风文明建设示范点,通过示范带动,积极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让乡村振兴的成色更足。在贵定县昌明镇打铁村,村民在村口竖起“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石碑,邻近的高坡村村民立起“高坡更要志气高”的村训。如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铁村自有硬道理!该村大力发展樱桃、红高粱等产业,通过引进箱包厂预计解决就业50余人,村集体自办自来水厂预计年产值50余万元,不仅壮大了村集体,还惠及位脱贫户。高坡村也不“示弱”,发展海花草余亩,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就业余人,占全村人口四分之一,种植山桐子亩,惠及位脱贫户。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也是学出来的。取三、四根马尾做芯缠绕于丝线内,将绣线盘绣于花纹轮廓上……绣到开心处,还用水族歌谣歌唱美好新生活,在三都自治县中和镇雪花湖社区马尾绣小镇,这是当地“绣娘”的日常。雪花湖社区是一个易地搬迁安置点,为让搬迁群众有一技之长,中和镇依托水族特色马尾绣,将社区妇女培养成“绣娘”,带动社区和周边余名绣娘实现就业,月人均收入余元。今年以来,全州开展的“锦绣计划”培训绣娘就达3人。乡村劲吹文明风,富学乐美气象新。黔南州全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农村道路、农房质量、数字乡村建设、村级综合服务设施、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目前,黔南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2%,医保费用“一站式”直接结算覆盖达98.6%,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行政村平均正常运行率为97%,行政村(社区)信息采集录入进度排全省第1位。收入里的幸福:守牢底线任务,农民增收底气足在都匀市墨冲镇良亩坝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0余名群众正在基地内翻土播种。墨冲镇良亩村十二组村民罗府桃说,今年的活比较多,工资每天80元,家里还有3亩土地流转出去,每亩流转费1元。“目前,良亩坝区有多亩土地在生产,茄子等蔬菜产量在多吨,每个月基地收入在万元左右,工地上最多的一天有多名群众干活,每个月工资支出20万元左右。”良亩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肖玉红说,基地既丰富了大湾区市民的菜篮子,更鼓了当地百姓的钱袋子。抓住东西部协作机遇,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广州和黔南优势互补、合力开拓让两地的合作常看常新,上演了精彩的“双向奔赴”。今年以来,黔南州与广州市共同搭建服务平台、实施技能培训、筑牢稳岗就业,两地携手,双向发力,精准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提质增效,共同推动解决黔南籍群众稳岗就业问题。目前,利用东西部协作机制,通过提供岗位、就业培训、组织输转、帮助稳岗等帮扶方式,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其中脱贫劳动力人。守住群众“幸福线”,产业增收是关键。今年,三都水族自治县种植的13.6万亩水晶葡萄不仅绿了山坡,更富了群众。“我家种了70多亩葡萄,亩产增加了10%至15%。”三合街道苗龙村下羊忙组种植大户刘兴亮高兴地说,“今年收入比去年明显增加。”就业是持续增收的“金钥匙”。平塘县在全县21个邮政服务网点建立“就业驿站”,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服务,“面对面”推送岗位信息卡、技能资料包、政策宣传袋,将就业服务延伸到组、推送到户,实现就业岗位派送全覆盖,有效破解就业难。“通过县就业局的介绍,在社区里面找到了喜欢的工作。脱贫只是开个头,我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幸福的生活!”李银花是平塘县金盆街道北环社区易地搬迁群众,县就业局上门服务,让她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日子是越来越好哩!”从小学习的技艺,如今成了致富的手艺,三都水族自治县普安镇高硐村的王光兰开办起高硐苗丽蜡染银饰专卖店,一年能创造近10万元的收益,“我感到十分自豪。”守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个底线任务,农民底气更足。放眼黔南大地,一幅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翩然展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