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海波个子不高,身姿却挺拔,皮肤黝黑,脸上时常挂着笑,给人的感觉既正直又亲切。有12年*旅生涯的他,做事讲规矩、有效率。在乡间小路上遇到“付书记”,大家都喜欢跟他聊两句。年从部队退役后,付海波在龙里县委组织部担任正科级干部,年3月派驻到龙里县谷脚镇高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至今。是“细心人”也是“行动派”今年,为建立长效产业链帮助高新村民增收致富,谷脚镇*委*府经过前期考察,结合高新村海拔高、气候湿寒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在新坪坝区引进海花草种植,在村支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农技志愿者的帮助下,新坪村村民积极参与海花草种植。
付海波(左一)查看村民海花草种植情况。
但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耕相较往年稍晚了一些,为了抢抓农时,付海波每天都会到坝区细致了解村民种植进度。在坝区,付海波发现刘加宏、刘和义、刘运华户进度慢,几番问询后,付海波发现这几户存在共性问题:一是缺种子;二是由于劳动力不足,小型耕田机效率低,土地翻犁跟不上节奏;三是不会计划,不知道该去采种子还是先犁田。回到驻地,为了解决问题,付海波同驻村工作队商量,动员群众上山采摘海花草,解决大部分草种,申请镇产业专班对接外购草种,解决剩余草种缺口;同时,向镇级汇报,申请由镇级出面协调大型犁田机进场统一翻犁土地,以解放人力。“肯定还有其他村民存在类似问题,有问题就要早点解决,整体进度才上得去。”付海波说,在他心中,只要关乎村民的事,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能及时解决的绝不拖沓,驻村靠的不是嘴皮子,而是行动力,只有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需,群众感受到驻村干部的真心实意,他们才能放心“跟着走”。是“书呆子”也是“带富人”一个手提包、一堆宣传资料,是付海波三年来的“必备神器”。“驻村不可能每天都有机会把村民聚集在一起开会,大家起早贪黑忙生活,我就把*策送到田间地头和街头巷尾,村民对*策知晓率高,产业发展起来就不费劲。”付海波说。高新村除了发展海花草,还动员群众发展蔬菜。在付海波走访的路上,只要遇到村民,他都会询问其参与项目的实施情况。这段时间他的脑子里除了项目还是项目,在抓进度时,付海波全力动员群众把精力投入到产业项目发展中。
付海波(左二)联系土专家指导村民种植桃子李子苗。
“刚开始到村里时,村民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大家都在争当贫困户。但这几年,经历了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物质生活大大提高,群众思想意识逐渐解放,以前村民来找我大多是要申请评定贫困户,但现在村民来找我是想发展种植养殖、发展项目。”付海波说。去年,为改变村民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的产业发展困境,高新村整合财*资源修建了16条机耕道,村民开始采买高质农机耕作,人力成本降低,在有效的劳作时间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后来,精品水果蔬菜种植项目落户于此,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高新村的乡村经济发展开始步入正轨。“近两年,各级领导都很关心高新村的产业发展,投入了很多的财力物力,希望村民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发展家门口的长效产业,今后高新人不出村都能增收致富。”付海波说。是“冷漠人”也是“热心肠”“付书记,来我家吃中午饭啊,快来快来!”“付书记,我家煮了土鸡,来我家品两口小酒。”“付书记,赶场买了点小菜,走!去我家吃少午去。”……在付海波走访途中,村民都会热情邀请付海波到家里吃饭,但是付海波总会婉拒,这让高新村村民觉得付海波有些“冷漠”。因为在淳朴的村民眼中,“你瞧得上他,才去他家吃饭,你拿他当兄弟,才会和他喝酒”。“有时候实在盛情难却,我会挑一个轻松的日子,提着礼物或是买些菜到村民家中‘打平伙’,这样我才心安理得,平时走访两手空空,虽然村民确实不在乎你有没有带礼物,但我不好意思去。”付海波说。 然而,在村民眼中有些“冷漠”的付书记,其实是个“热心肠”。高新村村民刘加兴,由于年龄大了腿脚不便,鲜少外出,老年生活孤苦闲闷。刘加兴耳朵不好,但是能识字,又很喜欢看书,于是付海波经常在走访时顺道到刘加兴家里“送学”,付海波每次都附在老人耳边,大声地和老人讨论书里的内容,老人家很好学,付海波拿来的书老人都能看完。
付海波驻村工作日记本。
付海波还帮村民交电费、买生活物资……付海波说,正是这些生活中的小事缩短了与村民间的距离,让他能够真正融入高新村这个大家庭中。付海波在部队的时候就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驻村,他每天都会把做的事情简练地写在笔记本上,有实施三改、督促产业项目、迎检这些重要事项,也有走访动员、*策宣传、协调邻里矛盾的点点滴滴……这些工作,充实了付海波驻村的多个日日夜夜。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管云
编辑**编审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