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农民日报》整版刊发文章《贵州:黔山秀水绘新景 乡村振兴开新局》,*的十八大以来,贵州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万群众搬出大山,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均为全国之最,在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5年综合评价为“好”,贵州怎样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一起来看:
“贵州这些年取得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抚今追昔、饮水思源,贵州各族干部群众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发自肺腑地感恩总书记、感恩*中央。”在5月20日中宣部举行的“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贵州新时代的长征路”发布会上,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说。
睛隆县三宝乡阿妹戚托小镇。杜朋城摄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今的贵州,全省各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以产业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巩固成果促衔接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做好帮扶*策接续落实,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增强脱贫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今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考察时,祝福苗族村民赵玉学一家日子越过越幸福甜美。
总书记的话语温暖而有力,激励着贵州各族人民继续向着美好日子奔跑。
年底,化屋村实现贫困人口清零,苗寨旧貌换新颜。车行化屋村,公路像玉带在山间盘绕,这个意为“悬崖下的村寨”告别了出山要攀“手扒岩”的历史,错落有致的白色小楼取代了茅草屋。近年来,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旅游业,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这是来自贵州山乡的“脱贫答卷”,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摘帽之后不歇脚,广大脱贫地区群众接续巩固脱贫成果。
龙里县妇联通过培训提升苗女刺绣技艺,帮助她们增收致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摘帽后,为防止群众再次滑入贫困沼泽,贵州探索了一整套*策措施:
——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策保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加快实现“输血”脱贫向“造血”致富、数量达标向质量提升、*府主导向市场引导转变。
——坚持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领导体制,持续压实压紧责任。对巩固脱贫任务重的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队。
——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着力建立完善监测预警系统,继续对脱贫县、脱贫村和脱贫人口开展常态化监测,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作为重点监测对象纳入监测范围,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防止因病、因学、因灾等致贫返贫。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继续加大就业、产业、教育、旅游、生态、消费等扶持力度,用足用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强化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激发脱贫人口发展内生动力。贵州以新时代大讲堂为主要平台,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树立勤劳致富的正能量典型。加大*策引导和技术指导,培育提升脱贫人口发展生产、务工经商的基本能力,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拓展销售渠道,创新流通方式,促进稳定销售,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加大以工代赈投入。发挥农民合作社带动作用,提升脱贫人口生产组织化能力。
黔南州惠水县农村小学生正在享用营养午餐。
产业兴旺强根基
——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林特产业和林下经济,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绿色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全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
产业在优化,生活在提升,乡村在前行。
在望谟县,种植面积达26.2万亩的板栗产业成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金果果”;在威宁自治县,40万亩蔬菜基地在高海拔地区蹚出一条产业致富路。
贵州省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把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是乡村振兴的需要。乡村振兴要求农业农村农民整体面貌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产业兴旺是第一步,打好基础方能行稳致远。从长远来看,只有把优势产业继续做大做强,才能壮大贵州优势,走好特色化道路。
贵州省提出,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做大做强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高重要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落实“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及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因地制宜实施“稻”示范工程,走出一条适合贵州山地特色的规模化发展新路。
林业产业一头连着百姓富,一头连着生态美,是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桥梁和纽带。作为林业大省,贵州推进农业现代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能仅盯住耕地打主意。经过多年生态建设,贵州森林覆盖率达到60%,森林面积达1.58亿亩,为耕地面积的3倍左右,发展林下经济优势很明显、空间很广阔。
遵义市新蒲新区山堡村以辣椒为主导产业,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民在火红的辣椒晾晒场上书写“奔小康”,展示丰收喜悦。
贵州省提出,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推进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发展立体林业,调整优化林业结构,大力发展果树、花卉苗木、木本中药材、花椒、皂角、油茶、竹笋等特色林业,提高林地生产力,推进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大力发展林菌、林药、林菜、林禽、林蜂等林下经济。延伸林业产业链,大力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森林康养、森林旅游、林业循环经济等。培育林业龙头企业,推动创建林业产业品牌,大力开拓林产品销售市场。
山地贵州,绿色、生态、优质是贵州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贵州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推动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生态化。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耕地轮作模式,加强受污染耕地分类治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高效节水、节肥、节能、节地农业,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重大工程和农业规模化提升工程。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贵州省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实施坝区现代山地特色农业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加强农产品产地分拣包装、预冷储藏、初加工等配套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加强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质量安全监管。
贵州省提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发农业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强农产品现代销售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现代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引进一批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农民合作社提质增效工程。
古老的农耕文化焕发新生机。年以来,黎平县洋洞村村民杨正熙在村里成立“贵州有牛复古农业专业合作社”,带领本村和周边村寨户农户,对农田进行修护,并统一按“牛草+牛粪+牛耕+放鱼+放鸭”的传统方式,种植经济价值高的香禾糯、紫米等古老品种水稻亩。同时,在梯田边修建“牛棚”客栈,发展传统农耕文化体验游,销售原生态稻米等农特产品。
道真自治县平模镇兴宝村陈家村民组的王传杨家新建的小水窖通水了,大人、孩子欣喜若狂。李勇摄
贵州提出,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农村服务业、乡村建筑业、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产业。同时鼓励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的功能复合型农业,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深度融合。
如今,在贵州高原的崇山峻岭中,片片湖泊似璀璨明珠,与山、水、峡、洞、林融为一体,山湖相依,青黛相映,绘成了高峡出平湖的迷人景色;而在贵州广大乡村,“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的田园风光,让众多过着忙碌都市生活的人们心生向往。
秀美乡村在行动
——打造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升级版,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一度是一些农村地区常见的情景。随着农村垃圾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如今的贵州,乡村处处净如初,美好风景入画来。凯里市大风洞镇都蓬村建立了贵州首个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就地化的农村垃圾处理中心,形成了村庄垃圾回收处理绿色生态闭环,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贵阳市花溪区*员干部在马铃乡蔬菜大棚帮助村民打理蔬菜。徐康摄
贵州省提出,乡村建设首要的是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优化村庄布局,全域全要素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实现行*村全覆盖。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严格农房建设管理。加强村庄风貌引导和整体管控,推动实现乡村建设风格协调、舒适美观、彰显特色。
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加强乡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达标建设。深入实施健康乡村计划,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提质升级。积极发展符合农村实际的乡村养老服务。
每到夏季,盘州市刘官街道松官村花团锦簇,瓜果飘香。许多游客慕名而来,纷纷感叹“农村让城里人更向往”。农村整体环境、农户精神面貌和生活品质大幅提升,这得益于六盘水市创新提出的“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工程。
“十四五”期间,贵州省将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县推进工程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继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持续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大力实施农村亮化工程,建设农村美丽家园。
乡村振兴,人才是*。贵州省提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深化专职科技特派员年薪制试点。加强乡村教师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统筹文化设施建设和文明村镇创建,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贵州山乡,一直活跃着一支支科技特派员队伍,他们曾为脱贫攻坚奔走田间,创下赫赫功勋。而今,推进乡村振兴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贵州省级科技特派员、贵州农职院教师杨澍雨表示,他们将持续深入开展科技服务,接续开创农村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新模式。
与此同时,贵州省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快构建*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镇服务能力建设,加强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推行“一村一辅警”机制。加快完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提高“一站式服务”水平。
贞丰县者相镇的吴克金在分房仪式上,从抓阄箱里喜获平方米的新房钥匙,走出大山的希望开始成为现实。 李勇 摄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推动乡村“美丽蝶变”,各地大力挖掘特色资源,对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美化村容村貌,改善居住环境,开发各类特色项目。多彩贵州的村庄,正描绘出美丽宜居的画卷。
“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为贵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这既与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一脉相承,又是根据新阶段新形势为贵州发展提出的新使命、新担当、新期待。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开启新征程的关键时刻,贵州将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特殊关怀的重要指示转化为工作上的实干、发展上的实绩,使出“闯”的干劲、拿出“抢”的状态、展现“新”的面貌,续写贵州新时代长征路上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图片除署名外由贵州省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胥芬芳
编审王璐瑶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