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办国办重磅发文,推进县城建设 [复制链接]

1#

来源

人民论坛网(rmltwz)

转载请注明来源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这份文件勾勒了城镇化建设新图景,县城发展也迎来重大机遇!

为什么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推进县城建设?

贵州省龙里县将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相结合。(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重要意义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推进县城建设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1亿人。其中,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为1.6亿人左右,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0.9亿人左右,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县及县级市数量占县级行*区划数量的约65%。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布局。

第二,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有利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利于强化县城与邻近城市的衔接配合。

第三,县城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现阶段县城投资消费与城市差距很大,人均市*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二分之一左右,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三分之二左右。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开拓新的投资消费空间。

第四,县城建设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有利于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稳定扩大县城就业岗位。健全市*公用设施,有利于夯实县城运行基础支撑。健全公共服务设施,有利于增进县城民生福祉。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有利于提升县城人居环境质量。

重点工作

县城建设将抓牢几大重点任务稳步推进。包括培育发展县城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夯实县城产业基础,促进居民就地就近就业和持续增收。增强产业支撑能力,提升产业平台功能,健全商贸流通网络,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优化县城市*设施体系。重点完善市*交通设施,提高县城与周边大中城市互联互通水平,健全防洪排涝设施,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强老化管网改造,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推进数字化改造。

强化县城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发展养老托育服务,优化文化体育设施,完善社会福利设施等。

提升县城人居环境质量。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打造蓝绿生态空间,推进生产生活低碳化,完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增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建立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管护运行机制。推进县城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

如何推进县城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将着眼破解县城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完善人口、资金、土地等体制机制和*策措施。

一是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确保稳定就业生活的外来人口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一视同仁,确保新落户人口与县城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省以下财*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省以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

二是建立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对公益性项目加强地方财*资金投入,符合条件项目可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府专项债券予以支持;对准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鼓励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支持符合条件企业发行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券。

三是建立集约高效的建设用地利用机制,保障县城建设正常用地需求。县城建设要合理把握时序、节奏、步骤,示范地区先行是有效方式。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会同各地区各部门,在发展基础扎实、财*实力较强、*府债务率较低的一些县及县级市开展县城建设示范工作。下一步在示范工作基础上,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稳步有序推动其他县城建设,形成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有效路径。

如何保障顺利实现发展目标?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发展目标是,到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县城短板弱项进一步补齐补强,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规模基本匹配,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市*设施基本完备,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规模不断扩大,县城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再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成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与邻近大中城市的发展差距显著缩小,促进城镇体系完善、支撑城乡融合发展作用进一步彰显。

如何保障这一目标顺利实现?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范逢春在《国家治理》周刊撰文指出,提升治理水平有利于保障县域高质量发展。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制度。在当前社会转型和*府改革的背景下,县域治理水平提升,就是要准确地定位*府、市场和社会的角色,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聚促进县域社会发展的正能量。通过形成“*府—市场—社会”的“合作的三维”,回应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与社会需求。推动社会治理从经济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努力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使社会治理的成效更多、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县域全体人民。

创新“多元主体协同”体制。要以全面增强*在县域社会治理的影响力、渗透力和凝聚力为目的,构建县域社会治理的*建引领格局;推动“服务功能社会化”与“社会服务组织化”,完善县域社会组织体系,提升县域社会治理的社会协同能力;按照“还权、赋能、归位”的思路,推进县域基层自治。

完善“法治德治自治”方式。实行法治、德治、自治“三治”结合,让社会治理“活起来”“顺起来”“好起来”,是提升县域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从发展阶段来看,当前我国县域社会整体上处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阶段,必须通过法治方式化解县域社会治理的难题,逐步提升社会治理的法治性。社会治理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县域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注重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引导社会公众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通过各种形式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理性精神、契约精神,提升民主自治的能力,构建新型自治架构,健全居民自治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宋迎昌从干部队伍方面提出建议。他认为,路线方针确定以后,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选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带头人,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严格县域领导者的选拔任用标准。县域领导者选拔任用的依据应该包括:深刻领会中央*策精神,了解国情、了解县情、了解民情,真干事、干实事、干好事,基层经验丰富,得到人民群众认可。二是严格任期目标责任制。将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任务和项目转化为可以考核的县域领导者任期目标责任状,作为评价其*绩的依据,并与个人的职务升迁挂钩。三是以干部交流的形式强化县域重要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配置。以开放的姿态借助外脑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工作,定期拿出县域高质量发展相关领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导岗位,安排异地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干部任职,切实发挥交流干部的专业特长和领导才能。

人民论坛新媒体综合整理

资料来源

新华社、人民网、《国家治理》周刊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