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里县中小学、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可谓异彩纷呈,特点鲜明,剪纸、太平花灯、腰鼓、田间亲子课堂等等,无论是艺术类、体育类还是生活类,学校都从实际出发,在保证文化课程的前提下,让孩子们全面发展。请看下面各学校的精彩特色课程,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龙里县第三中学的太平花灯
太平花灯班,成立于年9月,由龙里县太平花灯传人、三中教师刘江负责指导,旨在探索地方民族民间文化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共融共通,在传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丰富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方式。近年来,三中的太平花灯班成了一支小有名气的校园特色文化表演队伍,从央视连线到黔南春晚,从广场活动到社区演出,从本地展演到县外送戏,处处可见他们的身影。太平花灯班的成立既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又对外展示了龙里的民间文化,同时也成为了龙里县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洗马镇龙场幼儿腰鼓
腰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群体艺术形式,鼓声欢快脆亮,行列进退有序。开设腰鼓课程,既能发展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又能培养团结合作的品质。洗马镇龙场幼儿园以腰鼓学习为契机,弘扬传统文化,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醒狮幼儿园的田间亲子课堂醒狮镇幼儿园开设亲子课堂进田间特色课程,让孩子们来到田间地头,认识各种蔬菜,分辨是否成熟,并挎上菜篮亲手采摘,让孩子们对生活有更直观的认识。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标要求,醒狮镇幼儿园还开设了布依语、布依山歌、布依舞蹈等学习内容。
龙里县第三幼儿园开设“学生活,会生活,爱生活”
龙里县第三幼儿园以“学生活,会生活,爱生活”为课程理念,依托龙里本地少数民族特色,以密切联系幼儿生活的自主游戏为载体,组织开展了传统节日、现代节日、少数民族节日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与爱同行”系列主题活动,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让孩子们走进生活、了解生活,在生活中感知、探究、学习,培养孩子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湾滩河镇羊场幼儿园“布依族、苗族文化进校园、传承民族文化”
羊场幼儿园周边的布依族、苗族村寨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近年来,羊场幼儿园把民族文化作为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将当地的民族文化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将布依族、苗族民间民俗原生态文化引进校园,开设了布依民歌、布依蜡染、苗族竹竿舞等民族民间文化课程,着力传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
龙里县第四幼儿园“废物变宝、手工美化进课堂”
龙里县第四幼儿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的“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和“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等目标,结合县域资源,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帮助下,让孩子们利用身边的物品及废旧物品自制创意美工作品,美化幼儿学习活动环境。
龙里县中职校将民族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
近年来,龙里县中职校积极探索地方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与创新工作,充分发挥计算机平面设计、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两个专业优势,开设平坡苗族绘画、刺绣特色课程,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让学生了解本土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审美和创新能力。既使学校教育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又能使乡土传统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龙里县第四小学开设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龙里县第四小学少年宫利用丰富的校内外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开设特色课程和社团活动。目前,学校共开设了山歌、扇子舞、剪纸等特色课程,涵盖体育类、手工类、思维类等各类丰富多彩的创客空间等十几个社团。(龙里县教育局:李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