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脱贫攻坚无悔青春在乡村龙里县洗马镇关 [复制链接]

1#
哪里可以治好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7637171.html
年,龙里确定了退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龙里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从讲*治的高度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抓紧抓实,先后分两批次集中增派余名干部,与前期下派的第一书记、小康驻村干部和村、组干部组成了多人的“总攻”突击队,下沉到村组一线,覆盖所有行*村,与原单位“全脱产”具体抓脱贫攻坚工作落实。大家誓言:“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今年6月初,龙里县再一次吹响冲刺脱贫迎检工作的号角,作为一名基层记者,很荣幸成为一名脱贫攻坚的战斗员。驻村期间,笔者眼前看到的驻村工作组经验娴熟,思路清晰,与群众打成一片;看到村容寨貌俨然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溢于言表。在与驻村工作组朝夕相处中,笔者渐渐明白这一切成果取得是非常来之不易的,每一位驻村队员灿烂的笑脸背后,都是人们全然不知的艰辛足迹。

驻村干部集体帮关口村下把比组的独居户韦世周老人搬家

“书记”改口叫“嬢嬢”
  

“这是朱书记他们送来的猪,品种好,吃得很啊,差不多每周都有新变化,到过年要有多斤哦。”洗马镇关口村上把比组的韦玉华逢人便得意一下。
  

韦玉华所说的“朱书记”,是县委宣传部下派到关口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朱思颖。今年5月,31岁的她被派往这个一类贫困村开展驻村工作。
  

关口村以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基础设施落后,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为主。其中,上把比组最为落后,由于过去这里没有通公路,成为村里的一个“死角”。从寨上到乡镇公路要步行40多分钟,导致很多产业进不来,信息进不来。
  

年洗马镇哪嗙社区至谷脚镇新坪村的通村公路实施后,打开了下把比组对外的新通道。虽然路通了,但是寨上的基础设施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等靠要、争当贫困户的思想,没有评为贫困户的人们更是对扶贫工作“有想法”。
  

韦玉华户就是其中的一户非贫户。韦玉华虽然没有技术,但是他有劳动能力,通过打零工和种养殖收入,住上了新房,一家三口的生活还比较滋润,但是他就是对精准扶贫不满。

“一召开村民会议,他就专门来砸‘堂子’。”朱思颖说,每次要召开群众会,就心有余悸,都要小心应对。
  

后来,朱思颖和队友李发庆认为这不是长久之计,还得找个解决的法子。于是,只要工作不忙就多往韦玉华家跑,倾听他的想法,再跟他讲*策、明道理。久而久之,他看到寨子人饮工程、串寨串户路等发生很大变化,韦玉华慢慢改变了往日的态度。

而不幸的是,今年5月,医院检查出患有股骨头坏死,逐渐失去了劳动能力。朱思颖把情况向驻村工作组汇报,给他家里评为低保户,并给他家送去两头猪仔。同时,朱思颖每月还资助其子韦阳宏上学,给这个家庭无微不至的关怀。
  

“朱嬢嬢,来家坐一会嘛,喝一口水再走。”如今感受到驻村干部朱思颖的真诚帮扶后,韦玉华一家人不知不觉便把“朱书记”的称呼改口成了“朱嬢嬢”。干群关系悄然间又进一步升华。
  

“我们真心诚意的善待群众,群众也会真心诚意善待我们。”这是朱思颖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一年来最深切的感受。

朱思颖给贫困户罗忠秀讲解医疗*策

水通路通“人心通”
  

“感谢你们帮我搬家,你们一口水都不得喝,太对不起了。”83岁的老人韦世周握住大家的手连连道出感激之言。
  

韦世周老人是关口村下把比一组陈世江的母亲。虽然儿子修建起了新洋房,但是怀着对已逝老伴的思念、生活习惯等种种原因,一直不愿意跟儿子一起生活。

考虑到房子的安全问题,负责下把比扶贫工作的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王广宁和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魏丽丽多次深入走访,苦口婆心做了很多思想工作,老人仍然不愿意搬。

“起初我们刚刚驻村时,老人并不信任我们,每次路过她家门口,她远远的就把门关了。”王广宁回忆当初的情景有些难过。后来他们想到唯一的办法是一下大雨就第一时间去查看老人的房子安全状况。
  

像韦世周这样的独居老人,仅下把比组就有3人,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居住情况都是最大安全隐患,时刻都牵挂着驻村工作组的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6月26日,韦世周老人终于愿意搬家了,驻村干部纷纷前去帮忙。老人的儿子陈世江坦言道,当初他真的不希望工作组插手自己的家事,但是后来想想,驻村工作组是对的。
  

长期以来,下把比的通组路一直是村里的大事。这条仅长多米的路,却成了划破整个寨子的一道“伤痕”。村民罗忠香说,一遇到雨天,污水横流,都汇聚到这条路上。
  

年8月,县委宣传部下派主力部队进驻关口村后,这条通组路仅用两周时间就全线贯通,串户路也仅用一个月时间就修到各家各户,村民纷纷为这样的效率竖起了大拇指。
  

一年多来,通过驻村工作组的努力,村里水通了,路通了,群众的心也想通了。如今,每当驻村工作组到村里走访,村民都会热情的邀请工作组到家里喝茶,与往日的情景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
  

驻村干部王广宁(后)与村民一起测量即将拆除的危房

“老机械”焕发“新动能”
  

“王朝禄,你再烂喝酒,以后你的生活我们不管了哈。”
  

“不喝了,不喝了,感谢吴超兄弟关心。” 

每当吴超看到关口组的王朝禄中午脸红,都恨不得多说他两句。

王朝禄户一家4口人,上有80多岁的母亲,下有上学的儿子,和有轻微智力障碍的妻子。一家人的收入并不宽裕,但他却是寨子为数不多的酒*。一天四顿酒,逍遥过日子。
  

驻村工作组进驻后,考虑到他家的儿子上学、妻子生病、母亲无劳动力,把他家列入精准扶贫对象,还为他家改厨、改卫和危房改造,给其妻子安排了公益性岗位,一家人经过村组评议获得低保,还实施了黑毛猪养殖和土豆、大蒜等经济作物种植,加上“特惠贷”一年分红元,年收入到达到脱贫标准线。
  

但是,眼看王朝禄每天醉酒醺醺的样子,还得到国家精准扶贫的*策支持,很多非贫困户很不是滋味。一到召开群众会议,群众就拿他家来说事。
  

于是,吴超和队友周子晶通过深入家中走访,多次从思想教育入手,叫他要珍惜国家的精准扶贫*策,不要浪费扶贫项目,只有自己努力了,才能实现长久的致富,而不能满足于脱贫线上。

“只要你改一改酒,用心投入到生产中来,下一步的小龙虾养殖我们才会考虑你家。”经过工作组半年多的开导引导,终于让王朝禄慢慢改掉了白天醉酒的坏习惯。今年6月,关口组的亩小龙虾养殖项目启动,首批小龙虾正式下水,吴超兑现了王朝禄改酒后的承诺,让他用一亩土地入股该项目,一年可获得元的收入。
  

“老王这个人,还是服人管,在生产生活上多给他一些提醒,通过产业增收是没问题的。”吴超通过与王朝禄的朝夕相处中终于找到了启动这台“动力不足”的老机械的新钥匙。
  

这些平凡的故事,只是这些年轻干部在脱贫攻坚路上的一个缩影。

看到这一组组用汗水书写出来的数据,该村驻村工作组组长陈明丽欣慰地说:“从开始驻村到现在,我们有11名干部一直坚持着,他们大多是80后90后年轻人。虽然驻村很辛苦,但是大家在乡村的大舞台上充分展示出各自的潜力,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这将是他们人生中的一笔富贵财富。”

驻村干部吴超帮助无劳动力群众搬运电冰箱

驻村工作组利用夜间组织狗场村村民召开会议

驻村干部魏丽丽(右)为帮扶对象说明明白卡的内容

关口村、狗场村农村*员会议现场

来源:县委宣传部

作者:王立信潘希来

编辑:刘晓强

审核:胡伟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