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扶贫故事这将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复制链接]

1#
“支书,你好,我叫李庆红,龙里县林业局下派的驻村干部,今年25岁,以后请多多指教。”年8月16日,这是李庆红到龙里县洗马镇田箐村时说的第一句话。这一天也是至今让李庆红无法忘怀的日子,因为他从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新兵蛋子”变成脱贫攻坚战中的战士,也是在这一天,他和“山里边”的故事从此拉开了序幕。李庆红为群众采摘刺梨熟悉村寨民情扎实开展工作李庆红回忆说,人们都称洗马镇田箐村为“山里边”,因其山林覆盖率高,寨子处于林中央,基础设施较为匮乏。“一名新兵蛋子,如何着手开始工作呢?‘你从熟悉村寨民情开始,小李。’驻村第一书记陈光禄拍拍我的肩膀,给我指点迷津。”李庆红告诉记者,田箐村位于洗马镇南部,距离龙里县城51公里,距洗马集镇17公里,总面积19.8平方公里,共有20个村民组、户、人,耕地亩,人均占有耕地3.7亩。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李庆红掌握相关信息后,经常与支书、第一书记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第一时间解决,获得群众的认同感。田箐村蜜蜂养殖基地扮演多种角色携手决胜决战脱贫攻坚龙里县洗马镇田箐村是贫困村,看着户的建档立卡户人,李庆红感觉身上的担子重了不少。作为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干部,总要迸发活力,克服重重困难,为他们做些什么。在村*组织书记、驻村工作组的带领下,李庆红既是工人,帮助群众修建串户路,拖水泥、拉砂浆;又是管工,监督每一户危房改造施工质量,帮助镇危改专班验收,及时拨款群众;还是协调员,协调建筑物资的供给,确保基础设施材料有保障。晚上又变成为资料员,挑灯归档资料,完成镇级各专班调度的工作;每天成为宣传员,走村入户宣传扶贫*策、医疗*策、教育*策,为每一户讲深讲细,三年多来走访群众达余次。用手书写民意、用脚丈量民情,“在*组织的引领下、在工作组的辛勤劳作下,仅仅半年多的时间我们就完成了户的危房改造工程、35.6公里的通组路、7.8公里的输水管网,全村都住上了安全的住房、走上了干净的水泥路、用上了便捷的自来水,年顺利迎接国家评估验收。”李庆红对这样的扶贫成绩很满意。李庆红走访困难户共同出谋划策创造田箐新未来贫困被彻底打败了,那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呢?李庆红说,“如果能亲手将这个村子打造成我梦里面的世外桃源,那肯定很有意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方针,发展产业是致富的根本,开展环境整治是良好生活环境的开始。于是,李庆红开始挨家挨户动员养殖蜜蜂。田箐村森林覆盖率高,气候适宜,适合养殖蜜蜂,种植茶叶、刺梨、发展林下养鸡等产业。截至目前,田箐村蜜蜂养殖箱,年底百姓分红元,种植刺梨多亩,林下养鸡余只。接着,又发动群众集资修建活动广场,在李庆红的穿针引线下,大家你我的居然就修建了4个活动广场,房前屋后搭上了漂亮的葡萄架,发展庭院经济,院子美观了还有收益。每逢盛夏的夜晚,大家总会来到广场上乘凉,道家长里短,伸手摘下香甜的葡萄,惬意的谈论着家乡的改变,不时传出爽朗的欢笑声……年,田箐村发展了60亩大豆和55亩油菜,“明年年初我们还计划将这多亩种上辣椒。”李庆红说,他相信通过长效产业和短效项目相结合、以短养长,“山里边”一定能走出大山,走向富裕。李庆红给困难群众送温暖李庆红说,“时间总在不经意间从指隙中流逝,转眼间我来到这个小村庄也三年多时间了,我一直忘不掉这件让人感动的事儿,在田箐村坡背后组修建串户路时,因为陡峭,村民们有的把绳子绑在自己身上拼命往前拉,有的在后面使劲推,其中更是有一个母亲背着一对双胞胎孩子的身影。那一刻,我感觉浑身充满力量,什么苦也不再苦了。”回想这三年多的点点滴滴,回想这条一起修路的情景,一起加班整理资料、一起在深夜到山洞旁打水,仿佛一切都是在昨天。三年转瞬即逝,但变化显而易见。田箐村*总支书记周显钧对李庆红说:“你们能够参加脱贫攻坚、在脱贫战争中烙下自己的身影,是你们的幸运,因为在这里,你能以最快的速度成长起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年轻干部,更能留下终身的回忆。”“这就是我扶贫的故事,这就是我扶贫的地方,也许有一天我会离开这里到其他工作岗位上,可在这里,我学会了与群众沟通、体会到了乡镇工作的艰辛,我得到了成长。”李庆红说,这必将成为他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赵静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文珑编辑高琴编审赵宏斌钟俊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