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罗成敏,是龙里县谷脚镇高新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也是谷脚镇唯一的“女文书”。我父母都是农民,年我们家因缺乏发展资金而被评为贫困户。成为贫困户后,在村支两委以及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我们家里逐渐发展起了生猪养殖、冷凉蔬菜种植等产业项目,家中长哥长姐通过在村支两委的牵线搭桥下参加就业培训在镇域内务工就业,当时我还是名在校生,学校减免了我的部分学业费用,我努力学习,获得学校为贫困学生准备的奖学金,这笔费用让我的父母松了不少担子。年,我们家产业项目发展成效好,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以人均年收入元顺利脱贫。同年,恰巧谷脚镇开展“村(社区)常务干部竞聘上岗”,23岁的我成功竞聘高新村文书,成为谷脚镇唯一一个“女文书”。走访贫困户刚刚担任文书时,村子里对我这个“90后”女孩并不看好。认为我太年轻,没有基层经验。但在我看来,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付出真情实感,要有耐心,因此我有信心做好这份工作。
在走访中我注意到两位孤独的老人,他们是高新村对门寨齐和文老人和其老板罗启秀,子女孙儿都不在身边,只有两个老人留守在家。我有事没事就去那儿坐坐,一是陪他们解解闷,二是了解这两位老人的需求,能帮就帮。
刚开始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两位老人对我有距离感。之后,逢年过节我都会给两位老人捎礼品,不能走访的时候就打电话嘘寒问暖,把自己当成他们的子女来开展工作,以前他们管我叫“罗文书”,现在他们亲切地唤我“姑娘”。
因为腿脚不便,我成了齐和文老人的“跑腿干部”,齐和文老人与老伴罗启秀的高龄补贴、建房审批、养老保险以及子女每个月打入账上的生活费,都是我一手代办和代取。
做村干部,生活就是工作,工作也是生活。有时候到寨子上吃红白喜事的酒席,和大家围坐在一起时,话题自然而然就聊到了脱贫攻坚*策、项目、产业上来,本来是家长里短的“龙门阵”,最后变成了“*策解读会”,我也很珍惜和大家聊天的时光,因为在闲谈中,我就会从村民口中听到平时问不到的事情,就会更加了解每家每户的家庭情况。
陈明平是低保贫困户,身上有残疾但还未完全丧失劳动力,我动员陈明平应聘村庄公益性岗位,做起村里的保洁员,每个月有元的固定收入;贫困户齐绍红的大女儿齐庆萍在家中没有收入来源,于是我动员齐庆萍外出务工,为齐庆萍留意各类招工信息,在我的推荐下,如今齐庆萍在龙里县“龙门镇”旅游景区工作,每个月收入,为家里减轻了经济负担。帮村民抬水作为一名扶贫女干部,我在工作和家庭之中时常陷入两难。
随着脱贫攻坚越来越繁重的工作任务,我的3个小孩只能交给公婆照看,工作繁忙,也没有时间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
有的人认为我很“傻”,原因是我经常自己贴钱给村民办事。每当我了解到村里面家庭情况困难的小孩没钱购买文具,我会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买文具的时候多买一份送给他们;村上老人办理证件需要拍证件照,但有的老人腿脚不便,我就拿着手机上门照着相馆里的方法帮忙拍照,然后自己花钱将照片洗出来帮他们办理证件。
也有的人说我不傻,只有去做这些点滴小事,我才能真正帮到群众的心坎里,才能得到高新村村民的认可。
做群众工作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但只要怀抱一颗感激和感恩的心情开展工作,把每一件事情都尽力做好,就是对群众最好的交代。曾经,“90”后是被贴着“不靠谱”“浮夸”“叛逆”等不被看好的形象标签,但我用实际行动向众人展示,“90”后也可以干实事,也可以很认真,也可以做扶贫路上的“攻坚人”。贵州日报天眼记者袁鹏整理见习编辑梁珍情编辑孙远铭编审王璐瑶韦一茜